文明创建

跳过导航链接。

在尊重教育的理念下开展班主任工作

作者:金玉兰     发布时间:2012-9-29 点击数:1148

 

 

“尊重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予信任和尊重,以树立受教育者自尊、自爱、自信的心态,进而促进其自我教育、健康的成长的一种教育方法。”尊重教育弘扬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在实施尊重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全面了解当前学生的状况。

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周围大人的关注,长辈们都非常的疼爱他们。为他们铺设好了将来要走的路,孩子们提出的任何要求,基本上都能得到满足。久而久之,使得孩子们只愿意听好听话,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发脾气,破罐子破摔,养成了一种懒散、霸道的习惯。不懂得尊重的含义,认为长辈、父母、老师所做的事都是应该的。随着时间的迁移,男孩子们缺少了绅士风度,女孩子们缺少了大家闺秀的风范,孩子们的不良习惯也逐渐显露出来。导致孩子们在人际交往上,尊重的行为上,适应环境的能力上,与他人合作上,吃苦耐劳、意志力的锻炼上出现了偏差,甚至产生了心理疾病。

针对当前学生们的这种状况,我们应怎样引导他们懂得尊重、体会尊重呢?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对父母、老师持有感激的态度呢?又怎样才能使孩子们懂得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呢? 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思考。

 

一、从教师尊敬学生入手,积极创建班级的尊敬氛围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班主任只有充分理解、尊重、关心、爱护学生,才能唤醒学生美好的心灵,才能激起学生求知和创造的欲望,才能带领学生去追求美好的理想。为此,我在高一寒假期间,组织了由我和班长、团支部书记三人组成的家访队伍,每到一位学生的家,就将这位学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再一起与我们走访其他家庭。孩子们把这支队伍,起名为“滚雪球式走访”。通过这项活动,缩短了我与同学间的距离,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增进了我们之间的感情,使学生体会到了,什么是待客之道及与同学间、家长间的交流方法。又在春节期间,带着孩子们去看望我们的任课教师,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使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感激,怎样与老师进行交流与沟通。

开学后,老师们发现学生在上课时的表现有所变化,班级的学习风气、纪律有了较大的转变。开展这样的活动,使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有了更多的体验和感受的机会,使孩子们在共同的交流中逐渐成长,增进感情,懂得在理解中得到尊重 ,使孩子们更加有集体观念。

 

二、引导学生学会感激,培养学生形成尊重的理念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与人相处,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当别人帮助了自己时,不要忘记道谢。常存一份感激之心,甚至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做人的一项基本素养。学会感激,将使你的心和你所企盼的事物联系得更紧,学会感激将使你获得力量,使你产生对生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信念与向往,从而一生为美好事物所包围。

在期中考试后,班中有一位同学生病了,由于做检查再加上没有最后确诊,耽误了较多的课,有些课听不明白。这位同学就产生了焦虑、烦躁不安、厌学的思想(该生原来的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属于前列)。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在班级中成立了一个互助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同学们轮流到他家,交流学校中所发生的事情,并把学习笔记及在各学科的学习中难以理解的地方加以解释,与他一起共享在学校中的事情。经过三个多月的共同努力,这个孩子重返了课堂。

当这位同学上学后,我就安排班级中学习成绩好,爱帮助他的同学与他同桌,当他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给与帮助。在这位同学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后,我就在班级中,号召全体同学向他学习,学习他战胜困难,战胜自己,战胜病魔的顽强意志。同时教导孩子们,当别人帮助了自己时,要学会道谢,要知道回报。不久,在他的周记中写到“最近,我的母亲突然感冒了,我深刻地感受到母亲的重要性。那天正是母亲节,我本想让妈妈高兴,然而她却病了,只好躺在床上,我十分心痛,母亲是我最重要人,然而我却无法帮助她,甚至没有陪她,母亲的养育之恩我还没法报答,只好在心中好好的祝福她。”这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呵!

 

三、引导学生学会鼓励别人,培养学生产生尊重的情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都有受赞扬、被肯定的愿望。当一个人因别人的鼓励而发现了自身的优点,鼓起信心时,内心的感激和愉快是无法言语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生活的勇气、学习的动力、向上的热情,有助于形成勇敢、自尊、自强、自信的人格。

有一天,管理住宿老师向我反映我班的男寝的卫生状况不是很好。于是,我找了班中的××同学。他见我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我错了。”他的话把我愣住了。于是我就问他:我说你犯错误了吗?他说:“因为我从上学以来,老师找我,都是因为我犯了错误,从未受到过表扬。”听了他的回答后,我笑了笑,说道:听数学老师说,你的这次数学测验考的不错,而且上课时表现的也很积极。在同学中威信也较高。所以我是向你求援来了。他一听,我没有批评他,反倒说他的好,立刻来了精神,老师您吩咐吧,我一定能帮您解决好!于是,我就把管理宿舍的任务交给了他。过了一段时间后,管理住宿老师见到我,说我班的男寝现在管理的不错,各项工作都达到了标准,学习的氛围也很好。

从这件事情的处理中,我感悟到遇到问题时,不能急躁,不能一味地批评,要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鼓励他们,要让他们怀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去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引导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尊重的习惯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将这两句话合二为一: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对一个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质。

学校是有规则的,教育学生要遵守日常行为规范,要从小事抓起,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教师在这里应起楷模的作用、示范的作用。在参加活动中,教育男同学要有绅士风度,要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同学,要有协作的精神,要有礼貌。记得在开学初不久,学校组织学生观看演出。由于路途比较远,所以要乘公交车(两个班级为一辆车)。上车时,男同学没有体现礼让的精神,到了车上,看到老师在旁边,也不知道让位。当时,我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批评他们。在下一次组织同样的活动时,我就让同学们一起观察其他班级乘车时的情景:男同学帮助女同学拿较重的东西,上车时,女同学先上。观察完后,我就问他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他们回答道,老师,我们知道了。在以后开展类似活动时,我看到了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礼让、争着为老师让位子的场面。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要从小事做起的,要我们不断地去规矩它,指导它,要形成一种氛围,一种习惯。

总之,在尊重教育的理念下,开展班主任工作时,就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我们的学生,要全面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参考书籍:

陈钱林《尊重教育新理念》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31011502100213号
当前在线人数:364;累计访问人数:145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