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跳过导航链接。

做学生的知心人——案例1

作者:陈敏     发布时间:2012-9-29 点击数:1280

近其心,导其行,优秀学生也需“心理”补钙

——做学生的知心人主题实践活动案例

杨思高级中学       2011.5                                                         

案例背景

“初二那年,一向爱好自由的我,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独自到外地求学。当时的我是那么的天真。陌生的空气,陌生的街道,陌生的面孔,一切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而我带着一颗新鲜好奇的心走进了这个陌生的城市。然而当一切都平静下来,我突然觉得少了些什么。是的,生病时,再没那个为我奔波的身影,厨房里,再也闻不到那属于妈妈特有的味道。渐渐地,我开始厌倦了,开始孤独了,开始思念了……有多少次,在睡梦中惊醒,枕边的潮湿让我感到不舒服,每当早晨睁开眼的那一刹那,总要咽下一种莫名的思念和悲伤,再笑着面对新的一天。”

这是一位刚刚升入高一的同学在一篇《成长的滋味》中写下的文字。童心未泯的学子,新鲜的生活总是带来新鲜的体验,沉醉过后的感受却只有冷暖自知了;承载着全家希望、独自求学的她是否能够直面生活的挫折和情绪的低谷?

小夕在高一就成为了班级的主心骨。活泼的个性、不凡的能力、出色的成绩,成为同学心目中的典范;校内学生干部的竞选成功,更使她的成长经历中增添了平坦顺畅的一笔;但最近她的身上却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上课的注意力没以前那么集中了,作业也有一些明显的敷衍,直到一次语文月考,拿过语文单科奖学金的她竟然考了一个中下水平……我想这是应该和她深谈一次的契机了。

课间,化学老师在对学生逐一辅导,她,在教室门前一闪而过,被老师叫住:“小夕,你什么时候来背诵化学方程式?”“老师,我现在有点事情,马上来。”可是临近中午,她也没有来。午自修时,她没有进教室,走到我面前,眼里噙着泪,对我说:“老师,你有时间吗?我想找你谈一谈。”

发生什么事情了?这是我的第一反应。我不由地心里一紧,迅速地抚着她的肩,脸上仍旧是笑笑地说:“好啊,我们出去透口气!”我想此时她能够来找我,已经把我当做她最信任的人了,即使我是她情绪的“垃圾筒”,我也乐于去聆听。原来,一向对文科很自信的小夕,却发现自己在理科方面欠缺“细胞”(用小夕的话来说)。每次,明明很努力,可是考试的结局总是不尽人意。成绩一再下滑,认可越来越少,即使在教室里不进行任何学习活动时也觉得非常疲劳,下意识之中就会想逃离,而逃离之后的负罪感又会一直影响到她的心情,担心老师会不会因此而忽视我,认为我不是一个好学生……这些心理的暗示一直强压着她,让她感到窒息,所以心理的重压让她碰到书本就有点懊恼,甚至也影响到自己最擅长科目——语文的学习。

方案设定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要把自己的教育意图掩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氛围之中。”对于心理生理发展的高中生,他们认为自己的思想,完全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特别是较为优异的学生,这方面的自我认同比较明显。而小夕这样一位看似外表坚强而实质情感细腻的学生,尚未成熟的思想和迫切需要维系成功形象的心理,使她对成绩的退步、同学的反应、老师的印象更多了一份敏感。

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要用敏锐的观察力揣测人心,捕捉人心。面对面的说教显然是没有效果的。而教师听过聆听,可以平等地与她对话,打开心结;同时结合学校正在开展的“做学生的知心人”主题实践活动,运用个别心理辅导的方法,关心她、爱护她、理解她、信任她,才能帮助她,这才是转换她的心理行之有效的措施。

实施过程

当小夕给我说了她所有的困惑和烦恼的时候,我没有直接予以回应,我观察她在说这些话时双眼红润,两腮涨红,双拳紧握,情绪激动。我轻轻地拍拍她的肩膀,说了一句:“我还以为什么事情呢?”小夕听了,立即问我:“老师……”她的眼睛里有不解、疑惑和些许愤怒。我笑着对她说:“你觉得今天天气怎么样?”这时小夕抬眼看了看天空,很不耐烦地说:“还好……”她似乎觉得自己找错了倾诉对象,我反馈的态度不值得她所投入的信任。我接着她的话说:“既然天气这么好,你的心情也应该好起来。我一直都记得你曾经在一次作文里写‘人生是场旅途,我们都会在旅途中成长。有些东西是命中注定的,原是为着心中的那个目标,注定带着孤单走下去,我一直向前走着,从未回头。’那时候我才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觉得你比其它同学多的是一份成熟、一份理性,现在虽然又多了一点挫折,但你有没有想过,正是这些经历,才让你的心变得更坚强,这是一件好事,值得你掉眼泪吗?”

小夕静静地想着我的话,一语不发……我又和她谈起她参加演讲比赛时的神采飞扬,组织朗诵活动时的干练洒脱,广播台播放节目时的谈笑自如,我问她:“你知道这些事情你都做得这么精彩,原因是什么吗?”此时的小夕若有所思,终于她用爽朗的声音回答我:“自信吧!”我看到她眼睛里流露出的神采,高兴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其实你都知道,我们下面再来想想解决的办法吧。”

优秀学生长期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对成长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把人生历程主观设想为铺满鲜花的坦途,再加上老师、家长的过高期望,既是一种动力,也可能随时演变成为一种沉重的压力。因而,优秀生一旦遇到失败挫折,就经不起困难的打击和挑战,就像小夕一样,产生了挫折感,感觉人生一片灰暗,长期隐埋的心理问题极有可能在瞬间引起爆发。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是“罗森塔尔效应”,它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期待将会产生巨大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发挥潜能,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的发展。小夕和我商量,从建立自信开始,重新提起对学习的自信,我又对她说:“你在自己准备得最充分的时候去找老师,这不就是一个让自己重拾自信也让老师刮目相看的机会吗?”小夕点头同意,而我很欣喜地发现下午她就去找化学老师背诵方程式。本学期,我和她还有过几次交流,主要针对学习方面。虽然理科成绩上升还不是很明显,但她的学习态度和情绪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语文成绩也在慢慢地回复稳定,我们也成了能相互信任的朋友。

学期结束的时候,我收到了小夕同学的一张贺卡,上面这样写道:“我是很喜欢语文的,也是很想老师成为朋友的,有一个能说心里话的老师,我觉得是幸运的。谢谢老师的倾听,把心里话说出来真的好受很多,希望老师可以相信我,相信那种力量,也许它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反思总结

通常情况下老师只关心好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好学生往往是心理教育的盲区。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信》中这样写道:“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这对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用理解和信任的眼光去面对这样的学生,捕捉她身上的闪光点,可以让她在心理上获得一种认同感,为她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心锁都是不同的,要准确快速地走进学生心灵,指导学生行为,找到解决心锁的那把金钥匙,选择好的教育契机,把握好的教育方法,才能求得最佳效果和最高效率。

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位耕耘者而言,未必想到收获累累硕果,然而对于收获的憧憬和期许将让这份平凡的事业更有意义,这也许就是教育追求的品格和境界吧。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31011502100213号
当前在线人数:2606;累计访问人数:145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