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跳过导航链接。

做学生的知心人案例——走出自我,融入集体

作者:凌青     发布时间:2012-10-8 点击数:1140

                                  走出自我,融入集体

                                                  -------做学生的知心人

一、背景:

“小王同学和人打架了”!才期中考试刚过,还在分析考试情况的我,被这一消息砸晕了头。看到他各科令人满意的成绩,平时任课教师的交口称赞,我一下子摸不清方向,他到底什么地方出了状况。经过一番调查,居然是因为男女同学的脏活性质的口头禅,继而发展到发手机短信对骂,在调查调节的同时,我意外的发现这是因为少男少女青春期,对异性的审美和情感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而他们却不知如何处理这种躁动,他们潜移默化的接受了成人化的异性审美观,对同学要求很高。可是自身并未成熟,在许多处事方法上还很幼稚,于是导致了这件事的发生 。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容易焦虑,不能求同存异容易以自己的好恶,思想观念来评判他人,处理事务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尊重他人。针对这一情况,我除了对小王同学进行交流之外,还乘此机会走入90后青少年的内心,重新认识他们,帮助他们。

二、方案的设定

这一届学生,我在学习态度,方法上作了许多工作,忽略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交往的意义,忽略了他们的情感需要。为此我,认真学习了关于青少年情感交友的文章,召开班干部会议,初步设定处理过程:

1.全班讨论脏话的危害性,文明用语的重要性

2.不自私,善尊重》主题论文的写作,

3.应如何处理同学之间关系 ,开展主题班会“人生旅伴——学友”

三、过程描述

1.找小王同学,收集脏话语录,让他自己分析这些脏话的含义。

2.明确脏话人们说脏话的目的地是“表达心中不满和愤怒的情绪”,而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应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更理智地去解决问题。

3.班委找几位打架的同学回顾曾经因不文明语言导致的不愉快事例,并创造小品,进行表演。《一句胡话引发的不愉快》

4.由文娱委员组织设计、编排、训练赞美友谊的歌舞。

5.请家长在家与孩子沟通,反思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孩子文明做人,尊重他人的方面的得失。请一些学生家长代表参加 主题班会

6.全班练习大合唱(友谊地久天长)

7.收集赞美他人,善于欣赏他人,善于反省自己,发挥自己优点为他人,班级服务贡献 

8.《不自私,善尊重》主题论文写作

9.再次进行交朋结友问卷调查及统计,了解主题班会的收效。

四、总结反思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进一步知道,人生什么最温暖?不是寒冬的炉火,不是三月的春风,而是友谊。这种感情,能融化冰雪,胜过烈火,给人们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人的一生,没有得到真正的友谊,是贫瘠的一生,荒凉的一生,像没有绿色生命的土地,像没有枝叶和花朵的枯树。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同学们在这次作文中说:“我”是活在社会中的人,“我”是父母所生,在父母祖辈的精心养育下成长,与他们朝夕相处,走出家门就是小区,穿过人流来到学校,我们走进超市,来到公园,或乘车,或单骑,我们行进在交通轨道上,或看电视,或上网,我们遨游于地球村。我们将走出学校,走入社会,将会告别故友,结交新友,寻找爱人,建立家庭。我们有同学,同事,同行,同志,我们都是人世间的通道中人,我们是社会中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强的存在意识,但我与物是不同的,我与他人是不同的,我是在呼吸的心脏是在跳动的,我是活着的。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处理好“自己”和“他人” 关系尤其重要,我引用一位名人的话:

一、            把自己当作别人。忧伤时,抑郁便消减了;狂喜时,心境就平淡了.我想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            把别人当作自己,经常性地换位思考,同情和理解别人。

三、            把别人当作别人,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不冒犯别人的核心领地。

四、            把自己当作自己,尊重自己,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善待自己.。把自己当作别人。

别看小小的一句脏话,他在宣泄自己情绪的同时,也埋下了祸端,损毁了自己的形象,破坏了和谐。

还有的同学说:孔子许多言论里都体现出这种“尊重”理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主要基于对自己的了解和尊重,而移植与他人;他还有一句话叫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在了解和尊重基础上推己及人,进而升华到奉献这一层面。具体实践上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主张“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这一切都源于“尊重”二字。

走入学生的内心,独生子女的特殊性,需要我们理解,并引导学生走出自我,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学会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让他们的学习生活更愉快更成功!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31011502100213号
当前在线人数:358;累计访问人数:14555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