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德育天地 > 德育课程

“探寻尊重特征的文化”主题系列国旗下讲话案例

作者:学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08-9-17 点击数:3079

“探寻尊重特征的文化”主题系列国旗下讲话案例

一、    讲话背景:

我校以“尊重”为校训,开展以“探寻尊重特征的文化”主题系列国旗下讲话,试图通过本课程学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爱国情操,培养崇高的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充分懂得“尊重”的内涵,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我校开展的以“探寻尊重特征的文化”主题系列国旗下讲话,和以往国旗下讲话不同,作了相当大的改革。不仅有全校性集会的形式,还采取了班级上课的形式;不仅仅只是学生听,还有师生共同讨论;不仅仅是一人演讲,还有多人演讲,不仅仅是演讲,还有讨论、写周记、做作文等形式。不仅仅只是注重国旗下讲话的形式,更注重潜移默化的领悟,注重联系学习生活的实际,以进一步提高对国旗下讲话精神的理解。

 

二、    案例描述

“探寻尊重特征的文化”演讲系列之一(主题:尊重教师)。

学生一(吴佳堃)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无私是谓语,奉献是宾语;也有人说,老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叠叠作业为她的青春开无数次平方。而我要说:“教师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教师如星辰,远看像一盏灯,近看团火。”

是的,教师是普罗米修斯,不是精心传递知识的火种,岂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教师是蜂王,不是潜心设计蜂巢,辛勤劳动,岂能博采百花之粉,酿一家之蜜?教师是伯乐,不是慧眼识才,岂能把一支支雏鹰送上高高的云际?教师是春蚕,不是无私奉献,岂能把一根根纤维织成翻飞的旗帜?

是我们的教师,培育出千千万万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大军;是我们的教师,培育出一代代干部的楷模,使忠诚、崇高和无私穿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是我们的教师,塑造出一批批个性张扬,敢于创新的世纪英才;是我们的教师,培育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挥斥一方的伟人。如果没有教师,那么,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的太阳将日薄西山,愚昧、野蛮的阴霾将笼罩大地。

最小的主任是班主任,教师从事着最弱小者的工作,却铸造着最伟大的理想。

再此我想说说一位老师。他曾是我们的班主任,当时他刚从学生转换为老师。他年轻,但他认真,他负责,他热情,他无私,他带我们真有如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般。如今,他已不再教我们了。我们还是十分怀念那段时光。除了他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像他那样的老师,此时此刻我代表我们班由衷对老师说声:“感谢你们,老师。”

“师德表天地,素心育英才”、“终身粉笔染白发,一心报国育桃李”这真是人民教师的一生情怀,毫无疑问,尊重教师应当是我们的天分!

 

学生二(严颖):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尊敬老师,平等沟通,教学相长”

学生必须尊重老师,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有了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也是人,难免有错误,有缺点,如果因为老师工作中有缺点,有错误就不尊敬,那是不对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嘛!

但是,在校园里,师生之间应当没有人格的尊重,贵贱之分,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写生发号施令,例如:当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老师对其进行帮助,教育一直严肃的批评,都是必要的。但必须报着与人和善的态度,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反之,如果老师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就会出现一道鸿沟。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逐步被打破的今天,特别是现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知识的迅速发展,新学科,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情况更为明显。因此,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里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应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中获得自信。”

学生三(吴名):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师生相互尊重,共建和谐家园。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观念中,“师道”总是与“尊严”联系在一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师生关系悄悄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师生关系不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般刻板,而是多了亦师亦友的温馨色彩。

那么也许有人会问了,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我们认为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的职责是“促进”是“培养”是“引路”,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地和谐、健康发展。

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双方应互相尊重。但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许多教育者还放不下这个架子。举个最常见的例子:“请、谢谢、对不起”是我们教学生使用的最常用的文明礼貌用语,我们老师也经常用。可有多少老师经常对学生用这些礼貌用语呢?许多教师习惯了对学生吆来喝去,认为“对他们哪用那么客气”?高三年级同学告诉我,他们班有位老师第一次在班上上课使用这些用语的时候,同学们感到很温馨。因为,从没有哪个老师对他们如此“客气”过!

蔡元培先生初任北大校长时,开学第一天清晨,全校师生按照惯例列队恭迎并向新校长鞠躬致意,没想到蔡先生竟也脱下帽子,恭恭敬敬地还礼,包括对在校园里打杂干粗活的校工!这在北大还是破天荒头一遭的事。这还不算,在今后的日子里,蔡校长对周围的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尊重,那么的谦和有礼。昔日的校工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仍唏嘘不己。在蔡校长的带领、感召之下,北大校园内民主、文明的氛围日益浓厚,最终成为“五四”运动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面光辉旗帜。

老师还要无微不至的照顾学生。这里所说的“无微不至”绝非“保姆式”的包办代替,而是教师对学生的发自内心地关注和爱护。一位教育家说过:“关注的爱是最好的教育。”

她是天气突变时注意增减衣物的温柔叮咛;是雨天里默默递上的一把伞;是给他们细心包扎被刮破摔伤之处时那一脸满含疼惜的表情;是和他们谈话时轻柔地抚摸着小脑袋或是替他们扣好不知何时松开的那颗扣子的细微动作;是发现他们某天早晨没能吃上早餐时悄悄递过去的还带着余温的面包;是在他们遇到困难时那一个满含鼓励和期待的眼神;是课堂上经过他们身边时仿佛不经意地弯腰俯身轻轻为他们捡起的笔和纸;是在他们取得进步和成绩时那充满赞许的微微一笑和竖起大拇指;是他们遇到不幸时为之付出的帮助和真诚的泪;是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精心制作的生日礼物……不需要要太多的豪言壮语,无声处自有真情。同学们,你体会到身边老师们的照顾了吗?!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反省,从自己做起,共同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精神家园。亲爱的老师,诚挚的祝您身体健康,合家幸福,节日快乐!

主持人:以上三位同学的演讲很精彩,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

学生张:我觉得三位同学演讲强调的重心并不一致。第二、三位同学和第一位不同,他们强调的是师生要互相尊重,才能创造和谐精神家园,而第一位却对教师充满了由衷的尊敬。我赞同第一位同学的说法。

主持人:你听得很仔细,能听出三位同学强调的重心不一致,说明你上课是很认真听讲的,是一位认真学习的好同学!不过,我问的是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而你答的是我赞同第一位同学的“说法”,我想,你是一位仔细的同学,这“看法”和“说法”该有不同的意思吧?

学生张:……

学生沈:他不好说,我来解读一下!“说法”是社会流行的强调的,是学校一贯提倡的,而“看法”则是自己内心的想法。我想张同学实际上并不反对后两位同学的看法。

主持人:是这样的吗?

学生张点头。

主持人:今天我们讲的就是“尊重”,大家应畅所欲言,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

学生江:我来说说我的心里话吧。历来都强调对老师无条件的尊重,我以为不妥!试问对老师的错误我们还要尊重吗?

学生李:作为学生,在追求个性发展,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认识不清,判断不准,违反规则,伤害自己和别人的现象。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帮你发现问题,拨正前进的方向,那就是老师,我们犯错误是难免的,正因为我们需要在不断摔倒,不断爬起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所以我们才会走路,才会奔跑。假如也有老师在旁边扶一把,指引一下,那么,我们就会放飞理想。所以我们也要真诚的理解老师的批评,甚至指责,把批评看作我们放飞的燃料和动力;把批评看作是对我们真诚的爱;把批评自己的老师看作有责任心的老师。我们也要调整自己,善于与老师平等,坦诚的沟通,让老师打开我们的心结;让老师扶贫躁动的心情;让老师指引前进的路程。因为,老师的天职就是无私的帮助自己的学生。而作为我们学生,要饮水思源,学会感恩,真心的感谢曾经在我们身边的老师,真诚的尊重我们身边的老师。

学生王:不管怎么说,我觉得我们应当对老师感恩的。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在生活中,我们在父母眼中独一无二,在祖辈眼中那就是掌中水,口中冰。我们得到了太多的关爱。我们受不得委屈,耐不得挫折。我们把不能吃苦当作理所当然。我们把老师的给予当作了理所当然。有的同学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找茬。殊不知,老师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老师尊重学生,学生更应该真诚地尊重老师。世上哪个人的成长开老师。牛顿站在巨人的肩上,毛主席非常尊重自己的老师徐特立。古人总在师前加一个恩字,尊称为“恩师”。我们应该以感恩的心面对我们的老师。

在我们的校园内,还有见到老师不问好,见到校工不理不睬的现象;还有一时兴起当面顶撞老师,甚至骂老师的现象;还有不完成作业,影响上课,不尊重老师的现象;还有不会沟通,言辞不当,制造师生矛盾的现象。我认为这都是缺乏感恩的心,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以下有多位同学发言,略)

主持人:同学们的发言非常好,能说出心里话!通过讨论我们对“尊重”的内涵理解的更深刻了。尊重教师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优良传统,对优良传统我们要发扬光大,对无私奉献和辛勤辅导我们的老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同时,诚如你们所说,尊重应当是互相的,师生应当互相尊重。我们也提倡教师要向学生学习,《学记》中就有“教学相长”的说法, “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让我们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互相着想,共同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吧。

 

三、   案例分析

1、国旗下讲话历来是一人演讲到底,大家只有听,更不能讨论。现在进行改革,多人演讲,不仅仅是演讲,还有讨论。这种形式深入人心,学生有话可说,有疑可问,各抒己见,思想能得到交流,完全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2、“探寻尊重特征的文化”的话题较大,但分项分领域探讨,每次(或几次)探讨其中一个问题,就比较深刻。这次探讨的是尊重教师问题,大家充分发表了见解,对尊重教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过去的模糊的认识上了。

3、思想工作者(主持人)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观察学生细微的内心活动,。本课主持人从“看法”和“说法”的表达中及时捕捉了学生思想的疑虑点,并循循诱导,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明确了尊师的意义。

 

四、   反思

1、如何处理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探寻尊重特征的文化”主题系列国旗下讲话是最典型的德育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不能太僵化,太枯燥,不能搞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说教形式。要将其内容序列化,循序渐进,重点反复,以“说理”代替“说教”。

2、如何处理学习和诱导的关系。这种教育活动是以收到实际的有成效为目的,因

此思想工作者不仅要有积极组织大家学习,还要见微知著,走进学生思想深处,在思想交流中提高大家的认识。

3、如何处理教育和学习的关系。在这场思想教育中,思想工作者(主持人)是主导,他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他本人应对“尊重”的理念有深刻的充分的认识,在学习中得到提高,在教育中得到提高。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31011502100213号
当前在线人数:160;累计访问人数:14363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