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德育天地 > 德育课程

美丽生命课程案例

作者:学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08-9-17 点击数:2237

美丽生命课程案例

引言: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和发展,德育教育主题化,课程化也随同学科教学改革一道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根据教育学的原理,学生的思想品德往往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但是,外部影响只有成为学生活动的对象时才会被纳入主观反映的领域之中,与学生内部的需要,动机,思想,情感发生交互作用,引起学生内部的思想和心理的矛盾运动,之后形成新的思想品德。由此可见,活动是沟通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桥梁,是形成新的思想品德的源泉。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对事物能够形成一定的思想意识,掌握一定的规范和准则,了解一定的发展规律,从而避免少走一些弯路,使学校的德育教育真正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正如我国早期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行”应该放在“知”的前面,人应该通过践行提高认知。因此,我们学校在将德育教育课程化的同时,努力创设德育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提高,从而约束自身的行为规范。

   背景1据有关材料报道,近几年,上海的吸毒和贩毒的现象有所增多,并且出现了数万人的吸度群体,其中70%35岁以下的青年。这一情况引起了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背景2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知识竞争和人才竞争越加激烈,这种竞争的社会大环境也对正在学校读书的中学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对竞争社会的了解和承受力,就采取了逃避竞争的态度,有些学生自暴自弃;有些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荒废学业;有些学生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个人空间,使自身的身心均受到损害等做法,极个别的学生甚至会采取危急自身生命的做法。

    问题的解决:针对中学生群体中出现的种种不珍惜生命的现象,结合学校的尊重教育与生命教育,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的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课程,使学生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促使学生关注生命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健全人格

活动设计1:首先利用媒体技术,通过电视向全体学生播放有关远离毒品的教育;认识和预防爱滋病的教育;青春期教育等一系列的电视新闻片,使学生从对于危害生命安全的因素的知之甚少过度到知之较多,从知之不完全,不确切到知之较为完全,系统和确切。这些生动的生活素材使学生对身边的危害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去思考如何面对危害,如何避免受到伤害。

    活动设计2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寒假),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禁毒展以及其他展览活动,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思考如何珍视生命,使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义,更加绚丽多彩。

    活动设计3学生通过观看宣传片,观看事物展等前期活动,不仅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会有许多感慨而发。于是,适时地安排一次珍视生命的主题班会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将所看所思所悟表达出来的机会。丰富的影视教材和展品,使学生们眼中原本抽象的生命概念鲜活起来,他们争先恐后地用自己的语言将自身对生命的重新认识表述出来,生命的意义变得直观而有灵性,生命的价值不再是遥远而不可及的了。

    活动设计4在前面一系列的活动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交流学生的感受,加深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制作并展出了以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展版展示活动。由于前期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学生们又经过理性的思考,展版制作的即美观大方,又有丰富的内容,一时间在校园内引起极大的反响,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反思与提高:通过设计美丽生命的德育课程的过程,我们教师对目前的高中学生又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这一代中学生思想活跃,观点凌乱,有时会表现出对德育教育不屑一顾的态度,但是事实上,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依然没有完全形成,如果教师能够对他们目前所面临的德育困惑设计课程,采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疏导和教育,他们还是乐于接受的。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说教这一种形式,要将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将一些德育思想与生动事例和丰富知识相结合,采用分析报告,游览参观,调查访问,制作展版,模拟场景等活动形式。这些方式不仅生动形象,又能为学生创设德育教育的情景,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德育理念转化为自身的行动指南,从而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附1 参考书目

                             《德育文集    陈步君

                             《教育学 南京师范大学主编

2 学生展版选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31011502100213号
当前在线人数:408;累计访问人数:1436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