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德育天地 > 德育师资建设

学生快乐,我快乐

作者:彭岚     发布时间:2008-10-9 点击数:4950

最近在高三现代文阅读语段中读到一篇文章,颇有感触。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谈科普工作的,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在科普工作中,以及在范围更广的教育领域,我们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就是寓教于乐。认为只有教以及相关的学习,才是最终的目的,而只将乐作为一种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实际上,这样做恰恰是把生活的目的和手段相混淆了。如果反过来,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和工作,也许效果会大大不同。”是啊,生活中谁不渴求快乐和幸福呢?快乐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一种清澈美妙的内心感受。心理学理论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人的基本动机是避苦求乐的,所以人的一切活动都在追求快乐;在伦理学中也有这样一种道德理论:人生的目的乃在追求快乐,理论的道德境界即在能使人减少痛苦,获得快乐。那么,教师的职业的任务之一,应该是让自己和学生都能享受到快乐,使学习成为享受到快乐的一种途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的过程漫长而艰辛,要使学习成为实现快乐的途径之一,“学中求乐,苦中求乐”就很重要。

一、作为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快乐观”。

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就认为,真正的快乐是生命本性的自然流露,主要来源于自己精神的内部,而不以外物所左右。心理学理论也认为:“快乐纯粹是内发的,它的产生不是由于事物,而是由于个人的观念、思想和态度。”所以说,人的快乐跟任何外在的东西都没有关系,它完全取决于人们自己的决定。可见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一个人心理的感受。因此,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快乐观尤为重要。发展经济学理论有一条定律,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快乐效应就开始递减。看来财富与快乐并不完全成正比。孔子说:“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郭沫若曾经说过:“人生乐趣在多劳。”。在全国田径项目反兴奋剂大会上,刘翔也谈到“只有从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快乐应该来源于事业的成功,而不是来源于声色犬马。只有通过自己的奋斗、拼搏实现自己的志向、目标、抱负过程中才能真正体验到做人的价值,从而获得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美的,在追求的过程中明明白白地刻写着我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善良,真真切切地展示着我们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二、作为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去发现快乐、创造快乐。

我想起女儿向我说起的一件事。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太行山上》后,要求每班上交一篇观后感。老师说她的这篇写得不错,让带回家和家长一起修改。这天晚上我和她一起对文章进行了认真的修改。第二天我下班回家,见她满脸笑容,兴高采烈地对我说:“今天老师说我的作文写得可好了!吃午饭的时候,老师多加了一勺汤给我,今天的紫菜汤可好喝了!”。作为母亲我知道自己的女儿平日里是从来不喜欢喝紫菜汤的。从此以后她对作文格外感兴趣,我想是老师的赞扬使她从学习中获得了快乐。

本以为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不会像小孩子那样太在意老师的赞扬,事实证明并非如此。一位家长跟我交流时讲到这样一番话,说他的孩子对自己没有太高的要求,觉得只要马马乎乎、不出错就可以了,反正老师又不喜欢他。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我应该并没有“不喜欢”他,转念一想我确实也并不怎么喜欢他。他是一名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各项工作既不赞同,也不反对;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细思量我似乎是有些忽视了他,是否我的忽视也是导致他表现平平的原因之一呢?想起我女儿老师对她的鼓励,我甚至有些自责。我能深深感受到家长内心的期待。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每个学生身上都应该有他的闪光点,他的个子是班上最高的,大扫除同学擦不到的地方总是他来;与同学交往宽容、谦让;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突然间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了那么多可以表扬的理由。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亲口对他说一声“老师也很喜欢你”。之后没多久,他自己主动来找我谈心,告诉我他的目标是要考班级前十名。从此以后,我经常面对学生细细回顾,我是否忽视了哪一个?我是否从来没有鼓励过哪一个?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的关注是阳光、空气和水,给学生带来了快乐,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

其实学生对快乐的要求是很低的,有时老师不经意间的举动也能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快乐。一次自修课,我要求学生们一起做我们班的薄弱科目——数学,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道题目,很多学生都做不出来,显得非常颓丧、苦恼,于是我就提议让课代表和会做的同学上来提示思路,同学们受到启发,豁然开朗,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让我出乎意料的是,下课的时候,很多学生对我说“老师,你真好”“好?”我愕然。就为了那么一个小小的举动?我想应该是这种协作的方式帮助他们战胜了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教师的快乐,很大程度上应该来自于学生从我们这里学有所得。

今年新学期报到的那天,也就是我接新班级的第一天,学校要求八点半到校,全班除了一名男同学,其他都按照要求准时到了。当我们的一些常规工作将近尾声的时候,大约在十点钟左右,这名男生来了,他歪斜地站在门口喊“报告”,说自己睡过头了所以迟到,脸上满不在乎、毫无愧疚之色,甚至有一丝不屑。我没有马上让他进来,而是要求他对自己的迟到行为重新认识、反省。出乎我意料的是,这名学生似乎受不了半点批评,情绪激动的说:“你这个老师真奇怪,我喊了‘报告’,又说明了原因,应该已经很给你面子了,你又要这样,又要那样,哪有那么多要求!”,一扭头,他就想走。全班学生都怔怔地看着他,显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然后所有的目光又都聚焦到了我的身上。我浑身的血液沸腾了,大喝一声:“你给我回来!”当时我真想狠很地痛斥他一顿,这毕竟是我与新班级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岂能不为尊严而战!可是理智在警告我,这样的结局也许就会是一场师生的口头大战。他怔怔地站在门,可能是我刚才怒火万丈的一声大喝起了作用,他依稀感觉到了我也不是省油的灯,神色显然已经没有了先前的不羁,而是像一只刺猬,树起了浑身的刺,准备迎接我的进攻。我放缓了语速,严肃而坚定有力地对他说:“我现在不与你争执,不是因为我的声音没有你响,也不是因为我没有你会说,更不是因为我的理由没有你充分,只是因为我是老师,而你是学生。”我观察到在整个的上课过程中,他是惴惴不安的。

放学后他主动来找我。“老师我的脾气不太好,这样不是我的本意。”他说得含糊,可我知道他指的是什么。我引导他重新认识了迟到的问题以及师生关系的问题,临走时,他轻声向我说了“对不起”。我没有要求他当着全班同学面向我道歉,但我要求他在以后的行为中要表现出自己真正的修养。

从那以后,他的学习态度似乎也有所改进,尤其是在我的语文学科上,他确实很努力,他的作文多次被我作为范文在课上点评,在语文测验中他也有两次考到了班级第三名。

转眼到了又一次的月考,考试的前二天,他没有来上课,家长打电话给我说是生病发烧了。考试的那天他来了,把家长的请假条交给我,我没有太在意,只是随意的问问他好点了没有。想不到他竟然对我说:“老师,我不想骗你,其实我没有生病,我是想要考得好一点,可是没复习好的东西还很多,所以我一个人在家拼命地背书。”我被感动了,为他的这份上进心,为他的这份真诚。然而他又是采取了多么荒唐、错误的一种方式啊!我赞扬了他,又举了具体的事例,对他讲述了听课的重要性。他接受了我的意见,以后这样的事情没有再发生。

教师体检的那天中午,在走廊里他叫住了我“老师,你今天精神好不好?”我愣住了,不明白他为何这样问。“我本来想下午自修课找你谈谈作文的,可是今天好象老师体检都抽血的,我还是过一天再来吧!”我深深地被感动了,一股暖流在心间流淌,这就是先前那个浪荡不羁、唯我独尊的他吗?他已经学会了审视自我、尊重他人、关爱他人,这样的爱,怎能不让我感到快乐呢?

著名语言学家、作家林语堂在对生活的思考中曾经列出一组等式“现实-梦想=禽兽;现实+梦想=心痛;现实+梦想+幽默=智慧”。钱钟书在《写在人生边上》一文中说到:“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这种乐观,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灵魂可以自主——同时也许是自欺。能一贯抱这种态度的人,当然是大哲学家,但是谁知道他不也是个大傻子?是的,这有点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借用魏书生老师的一段话来结尾:有人说,教师像蜡烛,燃尽自己,照亮别人。其实各行各业的人,谁又能不像蜡烛呢?一个人来到世间,便像一支点燃了的蜡烛,燃尽自己是必然的,不同之处在于有人只燃烧自己却不肯照亮别人,甚至去伤害别人;有人却想方设法去照亮别人。同样是燃尽自己,为什么不去照亮别人呢?照亮别人不也是一种快乐吗?

参考书籍:

1、《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2、《今天怎样做教师》     王晓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31011502100213号
当前在线人数:1749;累计访问人数:1427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