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思高级中学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
成果材料
《学道德模范 颂中华经典做有道德之人》观后感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 ,有没有做到一个有道德的人呢?最进网上的(小悦悦事件),应使我们深思,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离道德越来越远了呢?难道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道德在退步吗?这些问题应使我们沉思啊!
今天我看了《学道德模范 颂中华经典 做有道德之人》电视专题片,刚开始先讲的老爷爷谢亮无偿帮助他人的善举(义务指路),这一善举一做就是十年!使我深受感动!老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使我触动很大:“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老人的这句话是他撑住这十年善举的信念,是他动力的源泉!
另一个和蔼可亲的叔叔陈光标,一个身价十几亿的企业家,却置身与绿色环保事业中,汶川大地震是捐款14亿之多!这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人啊!
见义勇为的事例身边从不缺少,但是今天我所看见的见义勇为之举却使我触动很大,赵国强一个普通的货车司机,也是一个即将成为父亲的人,在一次运货时,从后车镜中看见一个男的在抢劫一个女生的皮包,他奋不顾身的停下车,打开车门,冲到了劫匪的面前,俩人开始厮斗起来,也有人报了警,在打斗过程中被匪徒身砍数刀,受重伤,这时警察也赶到了,制服了匪徒,把赵国强送进了医院,他在重伤时,他的儿子也降临了,事后,他的生活没有变,唯一变的是他成为了一个父亲!
还有就是孝敬老人,有一个军人,他在十几年之间照顾了与他不相干的13位老人,并为照顾了10位老人到去世,这种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我们应该把它继续发扬光大,不要让它埋没在历史的漩涡之中!
是啊,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道德也没有在退步,而是停滞不前了,我们应该现在就行动起来,向身边人学习,是道德从回到传统美德中去,让我们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
高一 (1)班
《学道德模范 颂中华经典 做有道德之人》观后感
高一 (6)葛恒瑞
看完了这个节目,对我感触最深的是义务指路老人,从2001年9月22日起,谢亮举着自制的“义务指路”的牌子出现在东直门,为行人义务指路。开始时他游走于人群中间,谢亮他无私地奉献了十年,没有收一个人的一分钱,它的宗旨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每当他听到谢谢时,就是自己最好的收获了,虽然他还是被病倒了,虽然他已经八十一岁了,但是他病好以后仍然坚持义务指路,并把这种义务指路的精神传承下去。
这种义务劳动的精神还不只谢亮老人一人,还有成光标先生,在他小时候,他就非常乐于助人:在他上小学的一个暑假,他在路边上卖水,一碗水只卖一分钱,就一个书假就挣到了四元钱看到有些同学交不起书本费,就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捐给了那个交不起书本费的同学。没想到,他长大之后竟成了一个企业家,多次搞慈善他从一个小作坊起家成长为亿万富豪,从一无所有的普通人成长为中国十大慈善家之一,他以捐资过亿的慈善之举,在众多民营企业家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业轨迹,并由此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在五一二大地震时捐出了十几亿元钱他的行为使我深受感动。
《学道德模范 颂中华经典 做有道德之人》观后感
高一 (5)班 马瑞康
上个星期五,我们学校组织观看了关于道德模范的专题片,叫《学道德模范 颂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看完之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这些道德模范,他们不是家喻户晓的大人物,而是普普通通的人。但他们做出的事,却非常了不起。他们那种平凡的坚持,我想,就是一位大人物,也不一定能做到吧。就比如谢亮爷爷,他年纪很老了,却连续十年义务指路,从不收路人一分钱。就连生病的时候,谢亮爷爷还拔掉挂盐水的针头,到他指路的地方去。十年呀!也许你们会说:“这有什么难的?”“这才十年,二十年我也能!”“这是轻而易举的事嘛!”可是说说容易做做难,别说十年,就是五年,也没几个人能坚持下来吧!
我们要向这些道德模范学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祖国的未来出一份力。
《学道德模范 颂中华经典 做有道德之人》观后感
高一 (6)班 葛飞菲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迹,一位位光彩耀人的模范,一段段令人动容的讲述!这是爱的海洋,一场心灵的洗礼,我被感动得无以用言语来描述。他们是一群平凡的人,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因为心中有爱,让他们平凡的人生有了不平凡的经历。
道德光辉光彩照人,诚信之光、正义之辉光芒闪耀。一段兄终弟及的朴素情怀,一笔生死相托的良心账单。“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为守住一句坚守20年的承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千里送薪、生死接力,诠释出“诚信”二字最珍贵的含义。“最美妈妈”吴菊萍不计后果的爱心托举,给坠楼女童妞妞带来了生的希望,也激发着全社会的向善力量。
助人为乐,恪尽职守,大爱铸就天地和谐。“板凳妈妈”许月华用爱为孩子撑起了一片天空;“索道医生”邓前堆,不顾生命危险,在怒江上一条约125米长的溜索上来来往往了整整28年,只为恪尽救死扶伤这一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杨善洲,何祥美,沈浩……是他们,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服务人民、安贫乐道,成就闪光的人生。
孝行无疆,演绎人间真情。8岁到市场去买菜,她记住了妈妈编的顺口溜:“长的是葱,圆的是蒜,疙疙瘩瘩是生姜。”10多年来,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学生孟佩杰知孝感恩,不离不弃瘫痪的养母。“没有她,我活不到今天!”静静倾听着孟佩杰的养母讲述母女间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我禁不住潸然泪下。
他们不是英雄,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或许是我们的同学,或许是我们的朋友,或许是我们的邻居,每天也衣食住行。他们是英雄,他们大爱天下,用自己的用行动教会了我们做人的准则: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
上海市杨思高级中学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
活动总结
上海市杨思高级中学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活动总结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导我校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我校举行了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系列活动。以“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为主题,以《学道德模范 诵中华经典 做有德之人》大型系列专题片为基本教材,通过开展“学、诵、做”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全体学生把学习道德模范与加强中华美德教育结合起来,用道德模范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传统美德激励引导他们见贤思齐,树立远大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专题片带路
2012年在4月,杨思高级中学 组织全校学生利用班队会时间收看了《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专题片,在形象生动地的事例展播中,师生了解了道德模范,诵读了中华经典,这为学校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形成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学习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奠定了基础。
这部大型系列专题片《学道德模范 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以帮助青少年正确诵读中华经典为着眼点,从《论语》、《大学》、《中庸》、《孝经》、《周易》等五部中华经典精选17段名言警句,并从全国和首都道德模范群体中选取周宪梁、陈光标、谢亮、孙茂芳、于凯、赵国强、刘子元、赵书兵、赵志良、宋丽萍等十名道德模范的典型事迹,从文化内容上加以融合,用中华经典诠释道德模范身上的文化底蕴,用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展示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为帮助青少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有小学生的朗诵示范,配以传承古韵的经典吟诵;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道德模范故事讲解,穿插首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精神风貌的画面。愿此片能够帮助青少年、老师和家长进一步学习和理解中华优秀文化,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在经典名句的反复吟诵下,孩子们怀着神圣的感觉和班主任一起观看了影片,仿佛穿越时空与数千年前的先贤与今日的道德模范“共话”道德。在观看专题片的过程中,全体学生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方面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体会,班级同学对谢亮老爷爷表现的“义务指路”十年感到由衷的敬佩和惊讶。在观看后,当时组织学生进行两句“经典诵读”,孩子们热血沸腾,仿佛自己就是那一个个“小谢亮”。仿佛也渐渐明白如何做人。
二、“学、诵、做”主题班队会活动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造势
首先,我们通过主题班队会,让全体学生交流学习中华经典感受和心得;在活动中,有的诵读《三字经》,有的诵读《孝经》,在诵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经典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做有德之人的决心;组织广大学生学习道德模范事迹,发现和讲述道德模范的闪光点,发现和讲述身边的榜样,表达以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学习道德模范、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决心。
其次,我们利用晨读时间开展“每日诵读一句经典”活动。自从活动开展以来,学生每天学习一句经典,每天感受一句经典。
再次,我们进行了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和举行诵读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大力营造我校学习中华优秀文化的浓厚氛围。
三、系列道德实践活动深化
组织学生践行“雷锋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以道德模范为榜样,以校园、家庭、社区为基础,积极开展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等道德实践活动。
“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号召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培养高尚道德、优良品行。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积极参加爱心公益活动,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谦恭待人,用高尚的道德行为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理念,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上海市杨思高级中学
2012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