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德育天地 > 国旗下讲话

拒绝网络暴力,坚守网络文明

作者:李彦华     发布时间:2019-4-8 点击数:3496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拒绝网络暴力,坚守网络文明。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下,网络用户年龄分布广泛。其环境带来的利与弊成了我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关于近年频频出现的“键盘侠”、“喷子”、“ky”、人身攻击等等不良影响。虽然信息发达让人们交流更为方便,但也出现了网络暴力等不良现象。

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语、图片、视频,针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行为。网络暴力能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而且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暴力行为。而网络语言暴力现象,是一种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生活的暴力行为。它可能对受害者引发几乎无法根治的心理疾病。

随着科技的发展,青少年越来越依赖网络,同时心智的不成熟使得他们被别有用心的人误导,例如拉讨论组带上亲友问候受害者同学的家人,利用网络搜索人肉受害者给其隐私方面带来压力。“键盘侠”自认为正义的恶言恶语攻击,“吃瓜群众”冷漠的围观,就是网络暴力的元凶。可能你的轻点鼠标就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可能你已在无意之中就已经涉嫌违法了。法律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就要追究法律责任。像这种拉群漫骂的行为虽然还有没明确立法,但网络围殴与现实围殴又有什么分别,前者主要是身体上的伤害,而后者是精神和心灵上的伤害,这种伤害更难以康复。受害者往往采取独自默默承受痛苦的煎熬,且常常处于恐惧、紧张和焦虑,导致情绪抑郁、孤独、胆怯的心理特征。久而久之会形成内向、孤僻、自卑等消极人格特征。

因此,在网络虚拟世界里,我们也应该遵守法律和道德,网民们若想获得自由表达的权利,也要担当起维护文明与道德的使命,至少要保持必要的理性、客观,而不是用别人的尊严甚至生命作牺牲品。我们遇事不要急于发表观点,要靠理性思维探寻深藏于现象内的问题本质;同时也要对于网络上的一些舆论导向保持警惕,坚持爱国主义,抵制反动思想。

虽然我国已制定的多部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律,却还未制定规范保护未成年人上网的法律法规。我们无法完全明白每一起网络语言暴力的源来和结果,无法去帮助每一个受伤害的人,但当我们看到或经历时,都应该大声的说出来,寻求帮助。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拒绝网络暴力,坚守网络文明,让我们在文明的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31011502100213号
当前在线人数:572;累计访问人数:3267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