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母语 请讲普通话
高二(3)陈蕴斐
2008.9.14至20日是我国第十一届全国推普周。本届推普周的主题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营造共有精神家园”。
我们知道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中国语言和文字,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生动象征.中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过程中融合了语言文字标准化方面的国际经验.因此,在汉语汉字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今天,在中国的国土上,正确地,合乎规范地使用国家语言文字,也就是在语言文字方面显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自信.
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
普通话源于北京。在南宋时期,北朝金国的老百姓大部分也都是汉族人,汉人与金国的鞑子为了方便交流,也得有大家都能听的懂的简易语言,于是自然就开始有了很容易能让对方都能听懂的普通话。而江南的南宋因为偏安一隅,没有其他民族的大规模融入,所以他们保留了古汉语的很多成分。后来蒙古人南下,灭金时,破城并屠尽了北京80万人口,至今北京城没有元代以前的建筑。当时北朝金国的难民流落到了山西,山西在中国这一段历史上,是人口最多,经济上最繁荣的时期。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补充大屠杀后的全国人口不足,先后8次从山西向全国各地迁徙人口。民族的大迁徙,使普通话的使用范围更加扩大,更促进了北方普通话的交流。满清人入关后又促进了普通话的交流。
推广普通话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一个国家民族共同语的使用水平,是与社会的开放程度相一致的,它标志着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推动着人们冲破地域界限,跨出乡里,走向全国,迈向世界,使用民族共同语,是打破封闭状态,进行国内国际交往的基本条件;现代化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中文信息技术每前进一步都涉及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只有坚持说普通话,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要求.同学们,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一起尊重我们的母语,请讲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