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制作教育是集科技、艺术和文学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教育,也是现代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它对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和整体综合素质,特别是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教育途径。因此,我校准备从2005年开始选择“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字媒体制作创新教育”为我校校级三年科技教育实践活动项目。
一、活动的难点、重点、创新点
难点:由于该活动不是必修课程,部分学生和老师不会很重视,会影响活动的普及面。
重点:重点是开设好拓展性课程和建设好学生社团。
创新点:(一)加强数字媒体的艺术理论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竞赛成绩和综合素质。(二)增加高等院校媒体艺术类招生考试内容,以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和家长对该项活动的支持。
二、课程设置
在基础性课程:在“信息科技”基础性必修课程中渗透和强化数字媒体创新教育,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上海市“复兴杯”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以确保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普及面。
拓展性课程:在高一和高二开设每周两课时拓展性课程:
电脑动画——张颖
网页制作——金红杰
图像处理——王韵
CAD制图——吴醒
VB编程——刘琦
DV制作——朱谦
电脑音乐制作——李彦华
几何画板——张明刚
研究性课程:开展与以上拓展课有关的课题研究。在“智能机械和机器人”课程中也渗透媒体技术,学生制作各种媒体机器人等。
在学生会社团部成立一批与数字媒体有关的社团,每周设有一课时社团课,由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聘请教师担任社团辅导,以保证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
电脑社团(脑筋时代)——金红杰
电脑社团(PC home)——王韵
DV社团(荧屏公社)——朱谦
电脑游戏制作(RGP电脑游戏制作)——金红杰
博客社团——张颖
电子杂志——王韵
《杨思园电子校刊》——金红杰
二、主要措施
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和领导,科技总辅导员朱谦、计算机教研组长张颖、高一年级组长王韵,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为了加强课程建设,要自编了部分媒体科技类校本教材。在计算机操作教学的基础上,要加强媒体艺术、媒体编剧、媒体创意等综合性知识的教学。要把“影视音乐创作”、“媒体艺术”、“媒体编剧”、等课程内容作为学校的特色内容。
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要聘请电子音乐制作公司的老师为学生讲课,借用电子音乐制作公司的电子音乐教室和录音棚。
加强对学生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和学生社团的考勤和多元考核,学生成绩以百分制和每周每课时数一学分记入学籍档案。
加强对全体教师的数字媒体制作理论培训,结合对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准备为学校全体教师开设了一至两门数字媒体理论的校本培训课程,并记入教师的240培训学分。以提高教师的数字媒体制作理论水平的提高。
三、拓展与对外辐射
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与科技实践活动中去。
要积极与浦东新区三林镇科技协会联系,学校的数字媒体创新教育要参与社区的科普活动。要协助浦东新区少科站组织在我校举办的一些数字媒体竞赛。要为区和市科技教育教研组老师开设数字媒体教育的讲座和介绍我校数字媒体创新教育的经验。
四、三年内预期的效果和要达到的目标
1、学生数字媒体作品要参加区、市、全国性信息科技竞赛,在三年内获奖总数要达到100个奖项以上,其中“电脑动画”、“网页制作”、“图像处理”、“CAD制图”、“程序设计”、“DV”、“数码摄影”、“影视音乐制作”等都要获得上海市“一等奖”以上成果。
2、要建成一批特色课程和特色社团,要力争成为浦东新区、上海市和全国与数字媒体相关的特色学校或者示范学校”。
3、每年要有若干名数字媒体特长学生作为艺术特长生考入高等院校相关专业。
上海市杨思中学信息资源处
上海市杨思中学学生会社团部
200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