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传统文化
高二(6) 陈雯雯
传统文化是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传统文化,孔子是如此描述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她的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每看到一个传统形象,都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澎湃。
我国从2008年开始,清明、端午、中秋等都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节日与假日融为一体,传统文化就有了载体。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社会发展越迅速,我们越不能丢掉传统。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长期的历史积淀已经形成了一批代代相传、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比如清明节是对历史的缅怀,对祖先的怀念,对朋友的怀念,体现了中国人寻根的思想和尊重历史的态度。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月亮是团圆和谐的象征,古人早有词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端午节起源于图腾崇拜,后来成为我们纪念伟大的爱国者屈原的节日,从而有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即把生存的理由看得比生存更重要,它体现了中国人宁可站着死也不肯跪着生的奋斗精神。可以说,传统节日被国家定为法定节假日,是对我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强化。《论语》里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一个民族感恩而不忘本,才能有繁荣富强的未来。
通过对传统节日重新设立假期,我们可以感受到,国人渴望回归传统的迫切心情,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彰显无遗。在这一过程中,首当其冲,也是最需要完成的便是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价值给予新的认知与实践。这包括继承与发展两个方面,无论是继承还是发展,对传统文化给予足够的尊重与认同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只有尊重传统文化,才会认真思考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真正做到继承;也只有认同传统文化,才会在全球化过程中对其加以新的解读与理解,赋予新的内涵和精神,实现全新的发展。
传统是个人生命之源头,也是个人最后回归的世界。请尊重传统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