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跳过导航链接。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活动方案

作者:杨思     发布时间:2012-10-8 点击数:1686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活动方案

 

上海市杨思高级中学

 

根据浦东新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沪浦语委〔20114号文件“关于开展浦东新区“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们

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依托本校教育资源和优势,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积极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使其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引领广大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诵读、书写及讲解经典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探索学校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

三、主要任务及要求

(一)宣传发动,扩大社会影响

在校内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工作的宣传。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上海《实施办法》宣传,第14届全国推普宣传周、上海市学生“魅力汉语---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上海市中小学生古诗词创作大赛等活动的开展,努力扩大“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社会影响。

(二)完善机制,加强对经典诵读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诵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诵读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小组由学校语言文字领导小组兼任,明确诵读工作的目标、范围、要求,落实课程、教材、教师、考核评价及相关活动安排。

(三)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鼓励开发专门课程 

依托现有课程和教学资源,强化诵读、讲解要求。依托上海语文二期课改教材,加强经典篇目的诵读指导。利用语文课完成教材规定的经典诵读篇目学习,强化经典讲解、诵读内容;在历史、德育类等课程中也应融入经典诵读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根据学校实际,在2011学年高一年级开设中华诵·经典诵读课程,在原有开发的经典阅读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探索开发经典诵读专门阅读教材。

(四)结合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结合学校 “尊重、规范、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利用班团队会、党团组织及团学联和社团活动、升旗仪式、课外实践活动等现有载体形式,围绕经典鉴赏、诵读艺术开展生动、多样的主题活动、竞赛活动、展示活动等。

注重营造富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育人氛围,以音频、视频、书画等生动形式及校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墙报、思苑报校报等载体展示中华经典及诵读、讲解实践。

利用每年的推普周和暑假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普及工作,促进校园文化向社会辐射。

(五)科研引领,提高工作质量

语文组结合阅读课题确立“经典鉴赏、诵读和讲解”的研究内容,结合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组织实施等开展研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朗诵会、写读书笔记等形式展示和交流,及时总结经验。

 

 

201110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31011502100213号
当前在线人数:2267;累计访问人数:32667434